为衡量OsCERK1DY基因在田间减施化肥的实用效果,7月12日,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在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了新品种“赣菌稻1号”观摩与测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贺浩华、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熊立仲等专家参加测产,省农科院院长戴星照、副院长余传源、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处长康茹、省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文喜贤等领导参会。

省农科院从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的东乡野生稻中成功克隆出首个调控水稻与丛枝菌根真菌高效共生且正向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基因OsCERK1DY基因,并获得基因专利授权,抢占了水稻生物技术育种前沿制高点和菌根共生领域主控权。与此同时,省农科院科研团队将东乡野生稻与“中早35”进行杂交,培育出携带OsCERK1DY基因的水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

“赣菌稻1号”田间表现如何?省农科院水稻所团队选取了宜春、抚州、吉安、萍乡、南昌、赣州、九江等地的7个区域进行试验示范。在观摩现场,专家对“赣菌稻1号”和对照品种“中早35”的田间表现进行了观察与比对,“赣菌稻1号”田间表现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分蘖较强、农艺性状稳定一致。

经专家现场测产,三块不同施肥(100%、75%和50%全营养量)田块,“赣菌稻1号”的亩产分别为482.00 kg、457.44 kg、395.96 kg;“中早35”的亩产分别为453.20 kg、425.66 kg、363.54 kg。同等施肥情况下,“赣菌稻1号”分别增产6.36%、7.47%、8.92%。此外,在选取的三块“赣菌稻1号”直播田块测产结果显示,其平均亩产达到516.63 kg。专家组一致认为,“赣菌稻1号”节肥、增产、增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现场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