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值此辞旧迎新、欢乐祥和的喜庆时刻,我们谨代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向全院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院友、兄弟单位同仁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院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向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和新春祝福。
过去的一年,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奋力推进“一流省级农科院”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这一年,我们聚焦服务种业振兴,建成并运行江西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国家东南山地作物种质资源圃入选首批国家级资源圃,牵头组建全省家禽种业科技创新联合体,获批建设全省生物育种创新中心,种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持续开展野生稻泛基因组、D1型恢复基因、东乡野生稻抗旱耐热功能基因的克隆及验证,克隆的首个菌根高效共生基因获评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克隆的水稻“耐高温”基因开拓耐高温品种选育新局面;育成的“赣菌稻1号”成为首个菌根共生稻,油菜品种“赣油杂8号”被列为2022年全国粮油生产主导品种,优质水稻“唐两优郁香占”创造了江西高温年份高产纪录,“赣甜糯1号”成为江西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鲜食玉米品种,“野香优航1573”“赣农香丝苗2号”“野香优靓占”获江西省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一批优质新品种助力“赣种强芯”。
这一年,我们聚焦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荣获省部级奖励13项,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2项,列入省主推技术13项,获专利授权72个,发布标准24个;研发集成的“优质晚稻早种-连种模式”成为稳定早稻生产的重要技术、“再生稻绿色丰产增效技术”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主推技术、土壤固碳减排关键技术构建了江西典型稻田低碳生产模式;获批“酸化土改良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等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矮杆密穗优质水稻恢复系R225及衍生系杂交稻的选育与产业”入选2021年度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
这一年,我们聚焦服务乡村振兴,选派218名科技专家组成45个科技特派团,指导培训新型经营主体等3000余人次;组建7个抗旱救灾科技服务分队,分赴受灾较重的45个市县区80多个乡镇,为夏粮丰收贡献农科力量;打造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高安),推进5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镇)样板建设;积极推动政产研用一体化,共建省内首个芦笋产业研究院;助力井冈山农高区升建,申报并实施两个千万级项目,打造园区首个创新试验示范基地;迅速组织工作队进驻乡村振兴帮扶点,推动人才、技术下沉精准帮扶。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院上下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切实扛牢科技支撑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政治责任,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省”贡献力量。
祝愿大家兔年大吉,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党委书记 池泽新
党委副书记、院长 戴星照
2023年1月21日